擋渣錐
發布時間:2020-05-22瀏覽次數:



擋渣錐與檢測技術相結合
轉爐出鋼過程的下渣分為三個階段,其中約15%的下渣發生在出鋼開始階段,約60%的渣被出鋼過程中形成的漩渦吸出,剩余25%的下渣發生在出鋼結束階段。為了減少下渣量,首先要能夠快速檢測到下渣,其次是選擇快捷有效的擋渣手段,二者配合才能達到減少下渣量的終目的。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,與紅外成像檢測下渣技術相配合的擋渣技術種類繁多,如三鋼采用閘板擋渣,寶鋼采用擋渣鏢,鞍鋼采用氣動擋渣,邢鋼采用快速搖爐。
從使用情況來看,閘板擋渣反應快,效果較好,但成本較高,安裝、更換不方便。氣動擋渣對于初期、末期兩個階段的下渣擋渣作用明顯,但是對于中間階段的漩渦下渣擋渣則效果不佳,需配合擋渣塞使用。擋渣鏢對于中間階段的漩渦下渣能夠起到一定作用,但是擋渣鏢反應慢,初期和末期下渣量較多。
紅外成像檢測下渣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受到現場條件的制約,出鋼時煙氣、灰塵較多,除塵通風能力差的車間,系統的檢測下渣反應時間會有所延遲。另外,紅外成像檢測下渣系統的工程造價較高,對于大型轉爐車間更為合適。目前,國內已經有廠家自主開發該技術并獲得了成功,將大大降低該技術的工程成本。
IRIS紅外攝像爐渣檢測系統。該系統包括紅外攝像裝置、顯示屏幕、評估設備、閘板系統、現場控制臺等。攝像裝置一般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安裝在距鋼流10米左右的位置,因為靠近熱源所以配有水冷外殼保護;另外,還設有鏡頭除塵裝置以防止灰塵影響,保證圖像質量。評估設備為工業計算機,安裝有圖像處理運算模型,用于評估并存儲攝像裝置傳輸的圖像,還可以根據接收的圖像數據進行連續計算、評估,并按照設定條件向閘板系統發出指令。操作工利用計算機屏幕監視出鋼過程,還可通過觸摸屏幕改變設定條件。除此之外,該系統還包括一個顯示系統狀態的控制臺,可在手動、自動控制之間進行切換。該檢測系統對下渣的反應速度快、判斷準確,平均比電磁檢測法快0.5秒,并可以通過出鋼口壽命周期內鋼流的變化掌握出鋼口狀態,預報閘板故障,在倒渣時能夠檢測剩余鋼水,及時終止倒渣,提高鋼水收得量。生產實踐表明,轉爐使用快速搖爐和氣動擋渣不如使用閘板效果好(閘板的關閉時間小于0.8秒,而氣動擋渣關閉時間約為1.5秒)。采用紅外攝像檢測系統后,鋼水回磷率和脫氧劑消耗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,鋼包壽命延長4%~6%,鋼中帶渣量不超過5公斤/噸鋼,大包內渣層厚度不超過50毫米,擋渣成功率達96%以上,合金收得率可提高3%~4%。
沒有了!